親子共讀圖畫書時,大人總是有點兒“吃虧”,我們是全神貫注地讀文字,而孩子們則是睜著大眼看著圖,豎著耳朵聽我們讀。
所以,孩子們總能比我們先感受到閱讀圖的快樂。當《巫婆的孩子》擺在我的面前時,我還沒有打開書,小人兒已經(jīng)嚷嚷起來了:好大的風啊,樹都彎成那樣了。
是啊,開篇第一句說的就是“在一個刮著大風的日子”,所以,畫面上能動的一切——樹,不僅是樹葉,還有樹干,孩子們的頭發(fā),都酷酷地隨風飛舞著。兒子接著說:“風從右邊吹來的?!眱和x圖與他們自身的成長程度相關,不同年齡的孩童看到的形象各有不同,他們用他們的眼睛在給世界造型。
《巫婆的孩子》的畫風特別適合四歲多到七八歲的孩子看,在他們的眼睛里,人都是大大的腦袋,方形或者圓形或者三角形或者梯形的身體,細細長長的四肢,這些也往往反映到孩子們的畫里。在這本書中孩子們總能找到其中熟悉的造型,比如,我兒子對“青蛙王子”的帆船很有好感,因為“這個船跟我畫的一模一樣”。
巫婆家的三個孩子的造型很是拉風,稱得上我兒子說的“酷”,實際上都是大大圓圓的腦殼、眼睛、鼻子、耳朵、嘴巴,連嘴邊的黑痣都是一個樣子,只是有了發(fā)型、服裝、鞋帽等變化,才有了各自不同的特點。這些造型的不同,在孩子們的眼里就是大大的不同,他們有這個好眼力。
書中的配角里當然是嘰嘰咕咕的鴿子們最有型,用我兒子的話說“那是一群肥鴿子”,圓嘟嘟的,很討喜的樣子。在書中,作者特別設計了鴿子反復嘰嘰咕咕地旁白,這個設計非常大氣。在很多經(jīng)典的讀物、動畫片里都有這樣的群體設計,有著豐富閱讀體驗的孩子們已經(jīng)非常熟悉和了解這樣一個“旁觀者清”的設計了。
既然這是關于巫婆家孩子的書,免不了會有與巫術相關的元素出現(xiàn),這些元素倒是遵循了約定俗成的范兒——尖尖的皮鞋,神秘的蝙蝠,十三只圓圓的鴿子,五只飄逸的松鼠,少不了的城堡、公主和王子。當然這里的城堡、王子和公主比較“山寨”,只是故事中二姐“見證奇跡的一刻”變幻而來。
這里面,我最喜歡的是冰淇淋這個道具,這是多少孩子的最愛啊,太符合孩子們的心意了,換成爆米花都不成。大哥、二姐一手一只冰淇淋,三妹甚至一張嘴咬住三個。
除了這些拉風的道具,還有七個跟班小動物的造型也很有趣,他們在這個幽默的故事中也發(fā)揮了重要的作用——讓孩子們的眼神有了逡巡和回味。
除了角色造型,畫面的結構造型也錯落有致,疏密有度。在圖畫書里,跨頁的設計是最拉風的,而書中把最精彩的兩個跨頁給了最拉風的三妹和最后出頭的巫婆——那是故事情節(jié)發(fā)展的必須,總得有人來解決“麻煩”吧,總得讓三妹出人意料的小小魔法有個最神奇的亮相吧,必須的。
老二的紛繁魔法--看來也是讀書長大的小魔女哈
于是乎,三妹張大的嘴巴顯得那么的重要,繪者用了整整一個頁面的大小來呈現(xiàn)她的深喉亮嗓——請注意,那一圈兒一圈兒的可不是簡單的同心圓!和這么闊氣的畫面呈現(xiàn)相反,有些是一頁兩欄,正好完成青蛙一來一往的動作;有些是一頁三變,快速地把各配角安排完畢。這些變化,作用相當大,調節(jié)著大人講讀的節(jié)奏,安排著孩子眼神的著力點。都說圖畫有“味兒”,在說故事的圖畫書里,有“節(jié)奏感”是不是更精彩的贊語呢?
跟孩子們講幽默是很危險的事兒,這部作品能獲得“羅爾德·達爾趣味童書獎”,絕非風格和羅爾德·達爾的御用插畫家昆丁·布萊克的畫風很像的緣故,絕對是出色的造型能力,貼近了孩童的心靈,吸引了孩童的眼睛。
李一慢,兒童閱讀專家,新閱讀研究所研究員。
發(fā)表評論